一些高校管理职能的服务改革滞后于社会,高校去行政化仍然任重道远。
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,一则酒业公司申请校园招聘“被重重设卡”的消息,让人大感困惑。
据媒体报道,在“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”上,有人留言称,他们是一家在中国经营近18年的英国苏格兰威士忌酒厂,为扩大经营,2023年开始在杭州新开一家公司。他们投诉的对象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,此前线上招聘活动企业多方请求方被允许,线下的春季就业见面会的参加申请也直接被驳回,而且学校不告诉理由也不电话回复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按理来说,这家外资酒业公司对于旅游职业学院来说,是契合度非常高的对口就业单位,相关就业岗位对于该校学生也应该颇有吸引力。涉事学校为何会“设卡”拒绝,是基于什么考量,目前尚未作出回应。
针对此投诉,浙江省教育发展中心5月12日回复称,已要求该校整改,进一步做好企业招聘服务工作,加强校企合作对接,提供更多优质岗位信息,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。
的确,高校不能一边抱怨就业形势非常难,一边又为校园招聘环节重重设卡。高校为自己学生解决就业,更应多几分主人翁精神。
高校组织线上线下的校园招聘活动,对参加招聘活动的企业的相应资质做出适当审查,这是尽职尽责的必要之举。不过,在信息高度透明的社会,一个企业是否合法经营,是否具有招聘资质,核查起来并不困难。只要资质没有问题,学校理应热情欢迎企业的参与,并尽可能创造条件。原因很简单,现在的就业市场早已是买方市场,学校断没有把愿意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拒之门外的道理。
但需要提及的是,在现实中,像杭州这家酒业公司的遭遇,或并不是偶发的单一事件。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各高校共同面对的难题,在对于各高校的评估体系中,就业率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。不过,在一些高校里,承受就业压力的最终端是教学院系,学校每年会利用年终考核评优、经费分配、专业调整等手段向学院传导就业压力,而主要承担学生就业管理的行政职能部门如学生处、教务处等,并不直接承受这种压力,而负责组织各类校园聘活动的,恰恰就是这些行政职能部门;至于招聘活动是否理想有效果,或也不需要他们来买单。
这或许就不难理解,一些刁难用人单位的现象为何会发生了。其问题的根本,还是在于个别高校行政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够。
这些年,各地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,许多政府机构致力于改进工作作风,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新气象。但是,像笔者这样长期身在高校的老师或多或少能感受到,一些高校管理职能的服务改革还滞后于社会,“去行政化”仍然任重道远。说到底,“管理就是服务”这一理念需要落地,“服务师生”不能只是一句空话。
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王天定(高校教师)
编辑 汪垠涛
标签: